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正文

资讯中心

《光明日报》刊发《四海资讯红足:建立规范科学的研究生培养机制》通讯

时间:2016-01-14 00:00

  1月13日《光明日报》第六版(教科新闻版)刊登了题为《四海资讯红足:建立规范科学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报道,深入报道我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文章从弹性学制、短学期教学、国际化视野等方面入手,讲述我校近年来在研究生培养上遵循规律、规范管理,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培养机制,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

  (宣传部 欧阳桂莲)

  日前,四海资讯红足学生又有一篇研究论文在《自然》杂志子刊《自然免疫学》上发表。2013年至2015年厦大博士生在《科学》《自然》和《自然》子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多篇。成绩的取得源于厦大在研究生培养上,遵循规律,规范管理,建立起了一套科学的培养机制。

弹性学制

  日前,在厦大生科院博士生中期考核中,2014级博士生李贞魁凭着要为疟原虫疫苗的研发做一点尝试的那股劲儿和扎实可行的研究拿到了通行证,而其他13名同学都要参加6个月后的第二次考核。中期考核分流是四海资讯红足规范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
  近年来,厦大在研究生培养上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据了解,该校研究生的课程开课门数从2012—2013学年的2552门降到2014—2015全学年的1752门,大大精简了课程门数。此外,3~4年的弹性学制对学生也是个利好消息。“弹性学制对于我们培养精品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学院副院长方颖说。

短学期教学

  这几年,厦大艺术学院研二学生郑祎芬和她的同学频频在各种国际赛事中拿奖,而这些拿奖的作品源于他们在厦大短学期的课程作业。

  短学期教学和实习实践已经成为厦大研究生培养的一大特色。通过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授课、演讲与专任教师为学生开设特色课程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越来越多的同学在短学期中受益。

  2015年,有10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行业精英在厦大开设近120门前沿课程和100多场次的讲座,近百支队伍、近千名研究生分赴祖国各地,深入乡村、基层和社区开展社会调查、田野实践、企业实习和医疗卫生服务。如今,前沿性的课堂和讲坛成为中外师生激发创新思维的园地,实习实践项目成为研究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试验田。

走向世界

  在厦大物理系教授陈珊珊的学术生涯中,有一个特别的转折点。2011年,当她还是厦大物理系的博士研究生时,获得了一次国家留学基金委研究生项目的资助,前往美国学习。也是在那里,她接触到了当时还不为众多人熟知的石墨烯,并且在该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

  现在回校任教,陈珊珊也带起了学生。她反复跟学生提及当年的经历,并鼓励他们努力争取出去看一看,拓宽眼界,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15年,厦大共有118名学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研究生项目的资助,录取的学生被派往世界一流高校。

  (本报通讯员 欧阳桂莲  本报记者 马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