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            
四海资讯红足研究生教育
网站首页 >> 综合信息 >> 资讯中心 >> 正文
资讯中心
我校“优秀博士培养计划”入选者朱从青同学以第一作者署名的论文再次发表于《自然·子刊》
2014年02月26日

    我校优秀博士培养计划入选者朱从青同学在芳香化学研究上再次取得重要进展,于2014年2月25日在《自然-通讯》上(Nat. Commun., 2014, 5, 3265 doi: 10.1038/ncomms4265)以第一作者署名发表了题为“Planar Möbius Aromatic Pentalenes Incorporating 16 and 18 Valence Electron Osmiums”的研究成果。

    芳香性是芳香化学的基石。除数量庞大的有机芳香化合物外,纳米碳管、富勒烯、石墨烯等都是芳香体,芳香性物质在医药、能源、材料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用途。2013年夏,朱从青同学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化学》上发表了首例金属杂戊搭炔(Nat. Chem., 2013, 5, 698-703)的合成。首次实现了物质从反芳香性到芳香性的突变,该成果入选2013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夏海平(朱从青的导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芳香体系的拓展研究。作为金属杂戊搭炔化学又一重要进展,在此研究中,他们发现金属杂戊搭炔的卡拜碳原子宛如“变色龙”,既具有亲核性,又具有亲电性。通过金属杂戊搭炔与亲电试剂反应揭示了其三键迁移的神秘面纱,并成功地捕捉了三键迁移的中间体——金属中心为16电子的金属杂戊搭烯;通过金属杂戊搭炔与亲核试剂反应,得到金属中心为18电子的金属杂戊搭烯。



    化学化工学院朱军课题组通过理论计算,对金属杂戊搭烯进行深入理论研究。发现金属中心16电子、18电子金属杂戊搭烯均具有芳香性。深入的CMO-NICS计算表明,本质上,金属杂戊搭炔的芳香性来源于金属杂戊搭烯,正如苯炔的芳香性来源于苯。Mobius芳香性自1958年提出以来,实际合成的例子稀少,且前人已分离并报道的Möbius芳香体系均具有扭曲的拓扑结构。金属杂戊搭烯/炔代表着一类平面型的Möbius芳香性体系。从而颠覆了传统的芳香化学,为构筑其他平面型Möbius芳香体系奠定了基础。

    该工作的合成和结构表征是在夏海平教授指导下由博士生朱从青、罗明和硕士生朱琴完成,我校温庭斌教授参与了产物结构表征的讨论。理论计算由朱军副教授完成,我校吕鑫教授、美国佐治亚大学P. v. R. Schleyer教授和J. I-C. Wu博士也参与了芳香性的讨论。

    论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ncomms/2014/140225/ncomms4265/full/ncomms4265.html

  

Top